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新加坡科研人才崭露头角

吕久 2022-1-16 10:01 349人围观 安危头条

2006年成立的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要把新加坡打造成本区域充满活力的科学及科技中心,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本地科研领域人才库已初见规模,并不时有可喜成果。

《联合早报》记者访问四位曾经获得该基金会杰出个人科研奖,以及起步科研奖的科研专才,了解他们的研发项目如何对社会带来正面影响,还有在本地从事科研工作所面对的挑战。

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晓东教授,去年12月刚从哈莉玛总统手中接过新加坡科研界最高荣誉的总统科学奖,这名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杰出个人科研奖及起步科研奖双料得主坚信,从事研究工作,最终成果应惠及本地社区。

从检测生命体征的智能口罩、能“嗅出”肉类新鲜程度的电子鼻子,到以交流电信号与植物“对话”的装置,陈晓东的研究项目看起来多样化,但核心方向是研发出可在不同情景下使用,且不阻碍人体功能的传感器(sensor)。

这名47岁的南大教授透露,新加坡在2030年将迈入老龄社会,届时每四人中就有一人超过65岁,柔性传感器在预防保健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例如可贴在身上、不会让人感觉不适的传感器,用以检测心跳等,再通过手机应用,让医疗人员可随时掌握患者情况。

“我看重的是自己的研究对社会是否能带来正面影响,例如研发成果可转换成产品,帮助到年长者。”

从事科研工作需要时间和空间,高达80%的研究可能无法开花结果,但他告诉自己,遇到困难要不断尝试、不要退缩。

“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给我很大空间和信任,让我去探索研究方向。”

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自2008年起颁发起步科研奖,对象为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科研人员,也就是完成博士后不超过七年者。2015年起颁发的杰出个人科研奖则旨在进一步支援表现杰出、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翘楚的资深科研人员。两个科研奖至今分别有133名及54名得主,每人可得最高250万元的五年研发经费。

五年前获得青年科学家奖殊荣的李京镁博士(40岁),2017年回来新加坡前,已在瑞典累积八年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的研究经验,因参与一项用科学成果来改变全民乳癌筛查计划的研究项目,获颁2017年起步科研奖。

“它让我有机会把研究方法与成果带回新加坡,基金会清楚指明了我国科学发展大方向,只有准确地把国家发展方向和人民的需求描述出来,我们作为研究人员才可以配合,一起努力争取改变本地医疗保健的未来。”

本地科研界求才若渴
有别于不少外籍或学成归国的新加坡籍科研奖得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院院长罗贤俊教授,是标准“新加坡制造”的本地科研专才。

现年41岁的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研究用于治疗的热凝胶(Thermogel),是相关领域的佼佼者。

“我在18岁时立志要从事研究工作,在本地大学念书让我在职业生涯初期,就累积不少实验室的经验并从中掌握技巧。”

作为2022年新晋杰出个人科研奖得主,罗贤俊认为本地科研人员较少面对经费不足或实验室设备老旧问题,但却缺乏足够的博士生或毕业后肯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研究员。

“例如我研究热凝胶已15年,这意味着已经历了四届的博士生(每届一般四年毕业),我们需要一批有志长期在本地参与研发工作的专才,目前我们缺乏人才规模,除了原本念博士的人数有限外,也有人志不在此中途下车。”

加上本地科研界和美国与中国相比来得小,近几年也出现原本要在本地从事科研工作者,转往有更多发展机会的中国。

从美国史丹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回流的国大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及电机与电脑工程系郑志强助理教授(40岁),也持类似看法。

他说在新加坡带领研究团队,除了求才若渴,也须要协调学术背景各异的博士生,而更大的难题,是很少人愿意挑战具有前瞻性或较高风险的研究项目。

“前瞻性也意味着失败概率高,但在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的支援下,我可以有长远的计划。”

郑志强2016年获得青年科学家奖,隔年成为起步科研奖得主,他组建的研究团队,有来自电子工程、材料、机械系的博士生。他也指出,除了通过研究项目培育下一代人才,领导者也有必要设下清晰目标,带领大家一起朝向目标前进。

人造表皮助化妆品公司减少动物实验
秉持眼见为实的科研精神,多年来陈晓东都在努力解决材料科学瓶颈问题,希望通过生物兼容材料,研发出柔性、可拉伸、超薄的传感器。

多年的研发如今成果丰硕,其中一个以蚕丝蛋白(silk protein)制成人造表皮的项目,已和国际化妆品公司合作,准备在未来一至两年内,每周批量生产60平方米,供对方用在化妆品样品测试上,以减少传统动物实验。

人造表皮是模拟人体皮肤成分的透明薄膜,这款由蚕丝蛋白制成的柔性电子器件可拉伸,吸收性质也和人体皮肤相似,一片薄膜的成本约10元,预计量产后可协助化妆品公司减少实验成本。

“我们一开始是可做拉伸的柔性电子器件,后来有化妆品公司的朋友前来询问,如今已合作三年,但目前的每个月0.6平方米的产量无法满足对方需求,未来希望扩大产量至每周60平方米,此项目已申请专利。”

走出实验室 唤醒公众对乳癌醒觉
研究乳癌近15年的李京镁,看了不计其数的乳房X光底片,试图找出乳癌致病原因,当对乳癌了解更多,她越坚信唤醒公众对乳癌的醒觉和改变思维是未来聚焦方向。

李京镁目前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属下基因研究院(GIS)担任组长,她近几年逐渐走出实验室,与乳癌基金会合作举办焦点小组访谈,以了解公众对乳房X光(Mammogram)检测的看法,除鼓励适龄女性定期检测外,也寻求妇女的另一半和家人如丈夫、孩子、兄弟的支援。

乳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本地每年新增逾2000名乳癌患者,尽管此疾病无从预防,但通过乳房X光检测可帮助健康女性在察觉乳房有任何异常变化前,验出早期乳癌。

“肿瘤小的时候最容易解决,早发现即可早治疗,针对零至一期的乳癌治疗方案选择较多,存活率可高达98%。”

那谁应该做乳房X光检测呢?保健促进局建议年满50岁及以上的女性,每两年进行一次乳房X光检测;年龄介于40岁至49岁女性,若经医生评估得乳癌风险较高,则建议每年做一次检测。

“理想的状态是适龄女性例如年龄介于50岁至69岁者,有至少七成的人每两年都会去检测,但过去10年的数据显示,主动去检测者低于40%,当中少过一半的人在两年后会再如期接受检测。”

李京镁坦言,要改变公众思维不易,有些初次检验后健康无虞者也抱有侥幸心态,认为期间身体不可能突然出现肿瘤,要如何让女性有动力去检测,本地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她强调,通过乳房X光检测结果如分析乳腺密度或乳癌基因,能够预测一名健康女性未来10年的患癌风险。

“你我的基因、饮食、生活环境都不一样,每位女性患癌风险也大大不同,随着科学进步及研究人员对乳癌有更深入了解,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得知个人患上乳癌的风险。”

她希望未来可进一步通过精准医疗,即综合患者个人信息,包括基因遗传、病历、生活环境等因素,制定出个人化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没有癌症家族史不代表没有患癌风险,我们希望通过X光检测给予女性更多的资讯,让她们做出知情选择。”

可分解凝胶 减轻视网膜术后不适
一般接受视网膜手术的眼疾患者在手术后,有一段时间视觉模糊且无法工作,由罗贤俊等人组成的本地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有望取代眼球内玻璃体浆液的凝胶,可显著减低病患在现有疗程下所产生的副作用。

罗贤俊指以水分为主的人工合成凝胶对人体无害,且注入眼内数个月后会自动分解,非常适合作为玻璃体浆液的替代品。

研究团队已完成动物试验,目前正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未来计划进行人体测试。

目前眼疾患者做视网膜修复手术时,一般须先抽除眼球内玻璃体浆液,手术完成后再注入气体或硅油,这个疗程会引起许多不便和副作用如视觉模糊。此外,眼球灌有硅油的病患,也须另做安排抽除硅油,造成额外心理和财务负担。

罗贤俊的研究项目涉及不同领域,相当多元,例如他与陈晓东共同主持智能口罩项目,研发出一套可附在口罩内的智能监控系统,内设的三合一传感器可实时测量佩戴者的生命体征,并通过蓝牙传送到智能手机的应用中,方便医护人员远程监控病人的健康状况,降低感染冠状病毒的风险。

他也和新加坡华乐团合作,在音乐厅内摆放安装了电离器的盆栽,在演奏者与观众席之间“拉起”一张离子屏障,阻止飞沫传播,这些都是本地科研界实际运用研发成果的例子。

家用眼压测量器赢得全球戴森设计大奖
全球每年有100万人因青光眼导致视力受损,由郑志强指导的团队,研发出家用眼压测量器,赢得全球戴森设计大赛大奖。

该“家用眼压电子皮肤传感器”(Home Eye Pressure E-skin Sensor,简称HOPES)研究项目,预计今年3月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届时约30名青光眼患者能在家中以较舒适的方式观察病状,医生则通过应用程式掌握患者病况。

患者只须戴好手套,将装有传感器的“指尖”轻轻压在眼皮中央,使用人工智能和纳米科技的测量器就能读取眼压数据,创新方法与传统需要经验丰富眼科医生使用手指检测,或侵入性需要用麻药的眼压计相比,除能减少患者排队等候验眼时间,也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生产家用眼压测量器的成本可减低至200元,我们希望借助科技,让公众有管道接触更好的医疗服务。”

家用眼压测量器上的传感器,是郑志强早前研发项目电子皮肤的延伸,他指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而使用纳米技术的电子皮肤,能模仿人类触觉、感压,未来用途广泛。

除了用电子皮肤传感器测量眼压,电子皮肤也有助截肢者提高生活品质,郑志强的团队之前已开发出一套比人体皮肤触觉灵敏1000倍的超敏感电子皮肤神经系统,能更快速、更准确地分辨出物体的形状、质感、温度和硬度,可让截肢者有触觉自然操作义肢。

郑志强和其团队研发的项目,结合工程与医疗相关知识,他指须要积极联系不同领域的人如与医生沟通,甚至是触发使用者的想象力,去使用他们的研发成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原作者: 迪拜网 来自: 迪拜网
免费影院 苍井空视频